关于穿女装的男性

他们也是可以很美很可爱的,只是我从出生以来不管在现实中还是媒体上,每天见到的就是穿女装的女性和穿男装的男性,我的审美和价值观因此僵化。这种僵化如此潜移默化而不易察觉,以至于我会直觉性的把不适归结为“他们怎么这样”,而不会认为“只是我们不一样而已”。对于美不美,对不对这样的价值判断,总是受到每个人浸染的文化和成长经历的影响,因此任何价值判断必然是充满偏见的。这种偏见无法剔除,顶多从一种偏见跳到另一种偏见,没了偏见也就失去了价值判断的立足之处。唯一能做的是始终认识到自己站立于偏见之上。

语言是思维僵化的重要原因。“女装”给了衣服一个标签,规定了其属性。“女装男”这个词本身就造成了令人不适的矛盾感。语言给人的枷锁可能超乎想象,只要想想日常话语中的无数隐喻(Metaphor)就知道了。比如“心情高涨,心情低落”,心情并不是可见实体,能够比较高低,这里其实包含了一组方向隐喻:“高兴-高,难过-低”。这一隐喻的生理基础:高兴时肢体高挺,难过时肢体低垂。再比如“地位高,地位低”,同样是方向隐喻。其生理基础:体型高大-力量大-控制权-地位高,体型矮小-力量小-受控制-地位低。这些表达方式已经如此固化在思维中,几乎让人无法意识到背后的隐喻,甚至剔除隐喻就不知道该如何表达。地位高、地位低除此之外还能如何说?

警惕“女装男”这样的标签。为了生存下去,人类每时每刻都在进行“分类贴标签”这件事。把猫和老虎分类,才不会意外丢了性命;把门和墙壁分类,才不会一头撞到墙上去。我们对人群做着同样的事,男人,女人;学生,社会人士;家人,朋友,陌生人;同性恋,异性恋。贴标签,分门别类管理起来,自然有其功能和经济性,不然凡提到女性的地方,就要引用两三百字的生物学定义来描述也是吃不消。但标签最容易与刻板印象相连,一旦给某个群体贴上标签,就隐去了其中个体的面容。比起“女装男怎样怎样”,不如只讨论“我遇见的那个穿裙子的男生怎样怎样”。

评论
热度(18)

© 冬瓜茶和糯米饭 | Powered by LOFTER